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认知行为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作用(2)

时间:2014-12-15 09:09 点击: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6.00%,对照组为26.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两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6.00%,对照组为26.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精神病性与其他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观察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具体见表2。

  3 讨论

  焦虑症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发作性或持续性紧张伴随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与运动性不安为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与社交焦虑障碍。焦虑症的发病率约为8%,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过度紧张、担心、害怕等症状,可伴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震颤、口干、出汗等[4]。焦虑症严重时患者会自杀念头,有资料显示,大约有7%的焦虑症患者存在自杀未遂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多关怀爱护患者,与之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认知行为疗法源于Beck认知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患者四维式信念与行为的方法来转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消除不适感,使患者学会正确认知周围事物,合理有效解决问题,增强应对能力[5]。认知行为疗法具有积极性、指导性、主动性、时效性等特点,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护士要多和患者沟通,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态度和善亲切,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护士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多鼓励患者,指出患者的错误的观念与认知,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可带领患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简单的劳动、游戏、娱乐、艺术治疗等,分散其注意力,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不快,安慰指导患者向好的思维、观念转变[6]。

  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疗效显著,使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等得以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韦伟香,袁治进,王骏,等.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焦虑药治疗焦虑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49-50.

  [2] 董晓星.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3):189-192.

  [3] 沈渔,丁欣,王祖祈,等.焦虑症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9-620.

  [4] 陈月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30例[J].中国药业,2012,21(9):82-83.

  [5] 陈大坤.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7):775-776.

  [6] Rinad Ss, Courtney L, Connor M. Flex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Coping Cat Program for Anxious Youth. Cogn Behav Pract. 2010; 17(2) : 142-15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